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风水 > 节日民俗

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政治知识点(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)

2025-04-17 15:42:24 编辑:达摩居 浏览: 15 次

一、文化多样性

1. 表现

  • 民族节日: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的集中表达(如春节、端午节)。
  • 文化遗产: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,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依据(如长城、故宫)。
  • 其他表现:语言文字、宗教信仰、艺术形式等差异。
  • 2.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

  • 民族性: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由经济、政治、历史等因素决定。
  • 世界性: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源于社会实践的共同性。
  • 辩证关系: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,世界文化通过民族文化体现。
  • 3.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

  • 必要性: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文明进步的动力。
  • 意义
  •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(维系民族精神根基);
  •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(文化成就属于全人类)。
  • 原则: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,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。
  • 二、文化传播

    1. 途径

  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政治知识点(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)

  • 商业贸易(商品交换与文化融合)、人口迁徙(文化扩散)、教育(直接传播)。
  • 其他途径:旅游、聚会、互联网等。
  • 2. 手段

  • 大众传媒: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,依托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(如网络、电视)。
  • 传媒发展历程:口语→文字→印刷→电子→网络。
  • 3. 文化交流的态度

  • 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,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,反对封闭主义和盲目崇拜。
  • 三、传统文化的继承

    1. 特点

  • 相对稳定性:保留基本特征,具体内容因时而变(如传统节日的现代庆祝方式)。
  • 鲜明民族性: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(如儒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影响)。
  • 2. 表现形式

  • 传统习俗(基本形式)、传统建筑(重要标志)、传统文艺(民族精神火炬)、传统思想(影响价值观)。
  • 3. 正确态度

  • 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,批判继承,古为今用,反对全盘否定或全盘复古。
  • 四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

    1. 辩证关系

  •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,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。
  • 推陈出新,革故鼎新: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。
  • 2.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

  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(根本因素);
  • 科学技术(如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传播);
  • 思想运动和教育(促进文化创新)。
  • 五、文化创新

    1. 必要性

  • 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(如互联网文化适应信息时代);
  •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(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编)。
  • 2. 途径

  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政治知识点(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)

  • 根本途径:立足社会实践(如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);
  • 基本途径
  • 继承传统,推陈出新(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对古诗的活化);
  • 面向世界,博采众长(如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)。
  • 主体: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。
  • 3. 意义

  •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,增强文化自信;
  •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和世界文明进步。
  • 六、易错辨析

    1. 文化多样性≠文化优劣: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,无高低之分。

    2. 传统≠落后:传统文化需结合时代需求辩证分析。

    3. 文化传播≠文化融合:传播强调交流,融合强调吸收转化。

    命题方向与备考建议

    1. 高频考点:文化多样性的意义、传统文化特点、文化创新的途径。

    2. 热点链接:结合非遗保护、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(如故宫文创)、中外文化交流案例(如“一带一路”)分析。

    3. 答题模板:理论+材料分析+现实意义(如“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新”需从继承、科技、传播多角度展开)。

    建议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强化知识运用能力,关注时政热点中的文化案例(如202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)。

    来源:达摩居:http://www.ddmnq.com/

    在线测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