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兰文化百科全书:兰言四种译注》是研究中国兰文化的权威著作,而“中国兰文化”则是以兰花为载体、融合传统哲学与艺术的精神体系。以下是详细说明:
一、《中国兰文化百科全书:兰言四种译注》正版信息
1. 书籍概况
该书由莫磊、姚和金译注,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,精装16开本,共528页,约71万字。内容涵盖《兰言四种》的译注,分画兰、咏兰、艺兰、评兰四章,收录诗词、栽培技艺及文化评述,被誉为“艺兰百科全书”。
核心价值:将民国杨复明的文言原著翻译为白话文,并考证注释,便于现代读者理解,是研究兰文化的重要文献。
2. 正版购买渠道与价格
全新正版:孔夫子旧书网售价58.4元(定价99元,5.9折);当当网、京东等平台售价68-70元左右。
二手书:部分平台如“拾光书店”提供二手书,约24.4元。
二、中国兰文化的内涵与历史
中国兰文化是以兰花为核心,融合儒家思想、文人精神与艺术审美的文化体系,其核心包括:
1. 哲学象征:君子与高洁
孔子奠基:孔子以“芝兰生于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比喻君子修身立德,赋予兰“不与世俗同流”的品格。
屈原深化:屈原以兰自喻,将兰与忠贞、爱国精神结合,开创“香草美人”传统,影响后世诗词。
2. 艺术表现:诗、画、工艺
诗词:从《诗经》《离骚》到唐宋诗词,兰是隐逸与高洁的象征。如陶渊明“幽兰生前庭,含薰待清风”。
绘画:宋代《墨兰图》、清代郑板桥的兰竹画,均以兰表现文人风骨。
工艺:明清瓷器、服饰中兰花纹样盛行,常与蝴蝶、鸟纹组合,寓意吉祥。
3. 社会意涵:道德与人文载体
兰被用于比喻友谊(“兰交”)、文采(“兰章”)、女子德行(“蕙质兰心”)等。
隐士以兰寄托超脱,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借兰抒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。
4. 现代研究与传承
马性远《中国兰文化》等著作系统梳理兰文化史,强调其“正、清、和”的东方哲学内核。
当代兰文化融入生态保护与非遗传承,如《兰言四种译注》推动古籍普及。
三、相关著作与延伸阅读
1. 《中国兰文化》(马性远,2009年)

梳理兰文化发展史,结合诗画实例,探讨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。
2. 《兰言四种》原著
杨复明编撰,涵盖兰的绘画、诗词、栽培与品鉴,反映民国初年兰事盛况。
总结
中国兰文化是以兰花为符号的精神体系,承载着儒家、文人理想与艺术美学。《中国兰文化百科全书:兰言四种译注》作为正版权威译注,是深入理解这一文化的重要文献。若需购买,建议选择中国林业出版社版本,并关注折扣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