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,属于汉藏语系族群,主要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、江西等地的山区。根据2021年统计,瑶族人口约330万,其中广西的瑶族人口占比超过55%。瑶族内部因语言、习俗和支系不同,有“盘瑶”“过山瑶”“蓝靛瑶”等30余种称呼,并分为四大支系(如瑶语支系、苗语支系等)。
二、瑶族文化中的“十八酿”
“瑶家十八酿”是瑶族饮食文化的代表,以天然食材为外壳包裹肉馅制成,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美学。
1. 食材与制作特点
食材多样:包括辣椒、豆腐、竹笋、螺蛳、茄子、苦瓜、南瓜花等18种蔬菜、瓜果或豆制品。
工艺精细:
水豆腐酿:以山泉水磨制的豆腐为壳,填入剁碎的肉馅,煎至金黄,口感细嫩滑爽。
螺蛳酿:取螺肉与猪肉混合后塞回螺壳,酸辣焖煮,风味独特。
南瓜花酿:用南瓜花包裹肉馅,蒸煮后清香鲜美。
烹饪方式:煎、焖、蒸、炸等,追求食材原味与口感的平衡。
2. 文化象征
融合自然与人文:食材取自山林,体现了瑶族“靠山吃山”的生存智慧。
节庆与待客:十八酿是瑶族节日(如盘王节)和待客的重要菜肴,象征团圆与祝福。
民间传说:相传由“十八罗汉”创制,赋予其神话色彩。
三、瑶族文化中的艺术元素
瑶族文化在绘画、服饰、图腾等艺术领域具有独特风格,与“十八酿”共同构成民族文化的多元表达。
1. 服饰与刺绣
服饰特点:瑶族女饰以蓝黑色为主,衣襟、袖口绣有几何纹、动植物纹等图案,头戴银饰或彩色珠串。
刺绣工艺:瑶锦采用“经起花”技法,需40多道工序,图案包含万字纹、龙犬图腾等,象征对祖先盘瓠的崇拜。
2. 图腾与绘画

盘瓠崇拜:瑶族以龙犬盘瓠为祖先图腾,服饰和祭祀仪式中常见龙犬形象。
《祖图》文化:瑶族《祖图》记录家族迁徙历史,融合汉字与瑶族俗字,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性。
3. 节庆艺术

长鼓舞:源于祭祀盘王的舞蹈,动作刚柔并济,服饰与鼓点相呼应。
盘王节:祭祀活动中悬挂盘王像,以歌舞、五彩服饰展现瑶族艺术传统。
四、总结
瑶族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,其文化以饮食、服饰、图腾和节庆为载体,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。“瑶家十八酿”不仅是美食,更是瑶族生活哲学与艺术审美的体现,而服饰、刺绣与图腾则延续了千年传统,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