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族传统体育概论(第二版)》的作者为戴国斌,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。该教材是“十二五”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,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。相较于第一版(邱丕相,2008年),第二版调整了全书体系,新增了“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分布”“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”等内容,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强调适用性和科学性。

核心内容包括:
1. 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
2. 特征、价值与功能
3. 内容分类与时空分布
4. 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
5. 产业化发展及主要项目介绍
二、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相关
1. 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
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,涉及文化学、民族学、体育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。核心课程包括:
理论基础:民族传统体育学方法论、文化生态学、体育人类学
实践研究: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开发、非遗传承、体育产业规划
特色课程:少数民族体育史、武术文化研究、导引养生术
2. 参考教材与学术资源
研究生阶段常用教材及著作:
戴国斌《民族传统体育概论(第二版)》:基础理论教材,覆盖学科核心框架。
周伟良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》:深入探讨民族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历史演进,适合研究生理论深化。
方征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》:聚焦少数民族体育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,强调田野调查和跨学科视角。
刘静《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》:结合实践案例,分析传统体育项目推广策略。
3. 院校与研究方向示例
哈尔滨师范大学:复试科目为《民族传统体育概论》(戴国斌第二版),研究方向包括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。
中央民族大学:注重少数民族体育田野调查,研究领域涵盖民族体育非遗保护、健康产业融合。
云南民族大学:培养方案强调“高层次应用型人才”,结合区域民族体育资源开发。
三、研究热点与学术趋势

1. 非遗保护与传承: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及文化适应性。
2. 产业化发展:民族体育与旅游、健康产业的融合路径。
3. 跨学科研究:体育人类学、生态学方法在民族体育研究中的应用。
4. 区域特色研究:如东北冰雪体育、西南山地民族体育等地域性项目挖掘。
四、学术资源推荐
数据库与期刊:中国知网(CNKI)体育类核心期刊、《体育科学》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。
会议与论坛: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、体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院校的招生信息或研究课题,可参考各高校官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