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化八字桥是江苏省兴化市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,位于老城区中心,因两座古桥呈“八”字形交错而得名。以下是关于八字桥的详细介绍:
1. 地理位置
八字桥坐落于兴化老城区的北门历史文化街区,横跨车路河与北市河交汇处,是连接城内外的重要交通节点,周边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和街巷。

2. 历史背景
建造年代:八字桥由两座桥组成,分别为“中和桥”(东西向)和“永福桥”(南北向),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(12世纪末),明代重建,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。
得名由来:两桥呈直角相交,形似汉字“八”,故称“八字桥”。这种布局在古桥中较为罕见,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。
文物保护: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,是兴化古城“双水绕城”格局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3. 建筑特点
结构形式:两桥均为单孔石拱桥,采用青石砌筑,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,桥面铺设条石,两侧有石栏板。
独特设计:桥身坡度平缓,桥洞高阔,便于行船;两桥交汇处形成独特的“八”字空间,兼具实用性与景观性。
附属文物:桥畔曾有碑亭、庙宇等建筑,现存部分石刻题记,记录了历代修缮信息。
4. 文化与传说
历史地位:作为兴化古城的水陆枢纽,八字桥见证了宋明以来盐运、漕运的繁荣,是里下河地区水乡文化的象征。
民间传说:相传建桥时为镇压水患,曾在桥基下埋藏“镇水石兽”;另有“仙人画八字定桥位”的传说流传。
文学印记:清代“扬州八怪”之一郑板桥的诗词中曾提及家乡桥梁,八字桥可能为其创作背景之一。
5. 现状与旅游
保护修缮:2010年起,兴化市对八字桥片区实施保护性修复,恢复了古桥风貌,整治了周边水系。
旅游价值:现为兴化“金东门”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,游客可乘船体验“水巷行舟过八字桥”的古典意境。
周边景点:邻近郑板桥故居、上池斋药店(国家级文保)、赵海仙洋楼等古迹,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。
八字桥不仅是古代水利交通的实物见证,更是兴化“水乡、人文、古城”特色的集中体现,其巧妙的空间布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,使其成为解读江淮地区明清城市史的“活化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