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俊作为黄梅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,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,其参与的黄梅戏经典唱段与教学实践在校园中广受欢迎。以下是关于她在戏曲进校园中的贡献及其代表性唱段的综合梳理:
1. 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
杨俊多次在高校开展黄梅戏讲座,结合表演与互动教学。例如,2020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黄梅戏专场讲座中,她不仅讲解了黄梅戏的历史渊源(发源于湖北,发展于安徽),还与搭档曹祝来现场演绎了《天仙配·夫妻双双把家还》和《女驸马·为救李郎离家园》等经典唱段,并邀请学生上台学习身段和唱腔,现场反响热烈。
2. 分众化教学理念
她提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化教学策略:
3. 推动湖北戏曲进校园全覆盖
作为湖北省戏曲进校园的核心艺术家,她参与制定“讲演结合”模式,带领团队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演出。例如,2016年湖北省启动的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中,杨俊示范教学,累计覆盖8000余场次,惠及数百万师生。
1. 《女驸马》系列
2. 《天仙配》选段
3. 原创剧目代表作
4. 跨界与影视融合
杨俊曾参与黄梅戏影视作品(如电影《孟姜女》、电视剧《貂蝉》),其影视化唱段(如《孟姜女·哭城》)通过校园放映和赏析课传播,拓宽了戏曲的表现形式。
杨俊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,不仅普及了黄梅戏艺术,还推动了传统戏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。例如,她主张“戏曲不应孤立于时代”,鼓励学生从传统中汲取灵感,结合现代审美创新表达。其教学案例被多地借鉴,如武汉、宜昌等地中小学将黄梅戏纳入美育课程,形成“课堂+社团+演出”的传承链条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杨俊的演出动态或具体唱段赏析,可参考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官网或相关戏曲展演资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