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图纸类型识别

平面图:观察八字墙的水平展开形状,通常呈对称八字形,标注基础宽度、长度及与主体结构(如涵洞)的连接位置。
立面图:查看垂直方向的结构,包括基础埋深、台阶式分层高度(若有)、墙身坡度(如1:0.5)及顶部高程。
剖面图:重点分析基础断面,注意基底标高、垫层厚度(如C15混凝土10cm)、基础材料(如C25混凝土)、配筋规格(Φ12@150双向)等。
2. 关键参数解析
基底尺寸:基础宽度一般为墙底宽+两侧各外扩30~50cm,例如墙底宽2m时基础宽度可能为2.6m。
埋置深度:根据冻土深度或冲刷深度确定,北方地区通常≥1.2m,标注形式如▼3.50(黄海高程)。
钢筋布置:基础底层配筋为主受力筋,直径12-16mm,间距150-200mm;分布筋直径8-10mm,注意保护层厚度40mm。
3. 施工控制要点
放样定位:根据轴线控制点用全站仪放出α角(八字墙展开角,常见30°-45°),误差控制在±2cm内。
基坑开挖:按1:1放坡开挖,基底预留20cm人工清底,超挖部分需用级配砂石回填夯实。
混凝土浇筑:分段长度4-6m,设置2cm厚沥青木板作沉降缝,基础顶面预埋Φ16接茬钢筋,长度60cm,间距30cm。
4. 典型问题处理
例:某工程图纸标注"基础底标高▼98.76,C25砼,配筋Φ14@200双层双向",施工时应:
① 核对绝对高程与控制点关系,允许误差±10mm

② 钢筋搭接长度按35d计算(14mm×35=490mm)
③ 上下层钢筋用马凳支撑,间距1m×1m,防止踩踏变形
提示:遇到JTG/T 3360-03等标准图集引用时,需结合通用图核对细部尺寸。施工前务必进行图纸会审,重点关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方式(如软弱地基需增加碎石垫层或CFG桩)。